来源:太阳集团1088vip 发布:2024-06-12 19:06 阅读:641次
一、好书推荐
(一)作者简介
李泽厚,中国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,生于1930年,湖南长沙人。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并在美学和哲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李泽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,对中国美学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。《美的历程》是李泽厚的代表作之一,这本书以其宏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,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。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到明清的工艺之美,李泽厚用他独特的笔触,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、波澜壮阔的美学画卷。
(二)精彩内容
1、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,而是所谓“有意义的形式”,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。
2、在美的历程中,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,找到前行的动力。
3、美是心灵的照镜子,透过世间繁华,看见生活的深度和广度。
4、美是一种力量,能够温暖人心,激发勇气,让生命更加充实。
二、读书感悟
(一)优秀书评
《美的历程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、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,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“匆匆巡礼”,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。
《美的历程》这部书跨度很大,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,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,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。这部书是用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、文学、艺术……与单纯的文学审美有着本质的不同:它需要历史知识、美术知识、文学知识等等,很全面,让我有吃力的感觉。他是以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、文学、艺术……的审美角度而著作。
书中也蕴涵着哲学知识,如: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,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。
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。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、悲观、消极的感叹中,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,是对人生、生命、命运、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。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——从经术到宿命,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。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,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。
而书中也有着作者他所理解的艺术、美学追求。书中说到: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,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、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。
内容上与哲学本体论的追求一致,人的主题展现为要求与“道”——自然相统一:在形式上与绘画一致,文的自觉展现为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。但由于自然在这里或者只是这些门阀贵族们外在游玩的对象,或者只是他们追求玄远即所谓“神超理得”的手段,并不与他们的生活、心境、意绪发生亲密的关系(这作为时代思潮要到宋元以后),自然界实际并没能真正构成他们生活和抒发心情的一部分,自然在他们的艺术中大都只是徒供描画、错彩镂金的僵化物。
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,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,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,文的自觉。阮籍与淘潜篇,盛唐谙中。青春。李白。音乐性的美。杜诗颜字韩文篇等。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艺术和做人的魅力。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。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,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,让我的“审美感情”丰富厚实。
——护理23-5班谷培润
李泽厚的《美的历程》宛如一部宏伟的史诗,引领着读者踏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美学发展征程。
在这本书中,我们得以领略到从远古到近代中国艺术之美那波澜壮阔的变迁。从原始陶器的质朴纯真到青铜时代的狞厉神秘,从先秦理性精神的崛起,到楚汉的浪漫与雄奇。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
李泽厚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细腻的分析,将美学与历史、文化紧密交织。他不仅探讨了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与技巧,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心理、哲学观念和社会变迁。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解读,让我们对中国美学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,而是能够触及到其灵魂深处。
书中对魏晋风度的描绘令人着迷。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们,以其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审美追求,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高雅。他们的诗歌、书法、绘画等艺术作品,无不传递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极致追求。
而唐宋时期的诗词、绘画,则体现出一种细腻婉约与雄浑豪放兼具的韵味。明清的艺术更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,展现出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特点。
《美的历程》不仅仅只是一本关于美学的著作,更是一部中国文化的浓缩史。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美是历史的沉淀,是民族精神的体现。阅读这本书,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,让我们的审美眼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也让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。它无疑是一座美学的宝库,更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索。
——医美23-2班石永福
短短十章,是李泽厚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次中国古典美的巡礼。行文优美简约,脉络清晰,沁人心脾。这与其说是一本精工考究的中国美学史书,不如说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美学散文精品。
在结语部分,李泽厚老师论述了艺术为何能穿越时空,让今人亦有所感受:“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,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的时代灵魂的心理学。而这,也就是所谓的“人性”吧…人性的对象化的成果…是有意味的形式,这也就是积淀的自由形式,美的形式。”
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,美、人性和时代之间关系的表现是如何的?
在蒙昧的田园牧歌时代,华夏民族学会从具象的万事万物中,抽象出和谐有韵律的几何线条,开始有了对“有意味的形式”的审美和创造。
奴隶社会的形成得益于巫术和宗教的扶持,狞厉崇高、超现实、且更为抽象的青铜艺术出现,以恫吓或神秘的方式,辅佐统治者对下层的统治。
当野蛮的原始时代落幕,巫术宗教被人们在思想上逐渐被摒弃,先秦的百家争鸣出现,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。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学,智慧地给野蛮时代的礼和乐赋予新的定义:礼变成了以仁出发的、自觉内化于心的理性社会规范,乐变成了增进伦理社会感情的各种艺术娱乐活动,理性主义精神成功地让文艺服务于新的社会政治。即使到了现在,在中式美学中,重视情感感受的同时又包含对人生智慧的欣赏,追求一种情理相和谐的中和之美,无异是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。
与此同时,道家也发展起来。强调泛神论及无为的道家,为后世留下一条用于突破儒学理性主义的道路。与儒学一样,其自由独特的审美也建立在充沛的情感体会之上。道家和儒家的关系既是对立,也是补充,两者共同对后世文艺有着深远影响。
自此,美的历程告一段落。
在阅读某些篇章时,我时不时会里面的人物和时代有所共感。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任务,它的快乐,它隐而不见的挣扎...…但同时,生活在当代的我们,也曾会有过王维李白那样的少年意气,有过对旧日传统流逝的惋惜,有过对坎坷前路的自修式磨砺,有过对人生路上匆匆过客的梦幻感,有过对国家强大的自信,有过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和构想...…
正如李泽厚老师所说,我们的心灵深处浓缩着文明的历程,而当我们的生命来到了某些重要的时刻,这些承载着时代灵魂的艺术,就会成为打开我们一代代人心灵的钥匙。
在开启的一瞬间,情感便会穿越时空,我们也就领悟到了美。(责编/李旭文)
——护理23-4班李欣雨